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夜夜嗨AⅤ国产精品,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国产区日韩去区

  1. 新中國的"第一":臥龍成首個國家大熊貓保護區(qū)

    2019-10-05 14:08:13  來源:人民網  


    [摘要]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開創(chuàng)的大熊貓學科規(guī)范成為野生動物保護行業(yè)標桿,創(chuàng)造的大熊貓保護體系,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典范。...

      從首個大熊貓野外生態(tài)觀測站“五一棚”起步,到全面系統(tǒng)開展大熊貓的野外生態(tài)行為、人工圈養(yǎng)與繁殖、野化培訓與放歸等研究活動,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開創(chuàng)的大熊貓學科規(guī)范成為野生動物保護行業(yè)標桿,創(chuàng)造的大熊貓保護體系,堪稱生物多樣性保護典范。

      歷史背景

      1962年,國務院將大熊貓等19種動物列為“珍貴稀有”保護物種,并要求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加以保護。1963年,四川臥龍成立大熊貓保護區(qū),開啟大熊貓保護事業(yè)。1978年臥龍晉升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

      1980年臥龍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網絡”,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中國自然保護事業(yè)迎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臥龍率先在全國推行協(xié)議管護,讓生態(tài)保護反哺于民,開創(chuàng)了保護與發(fā)展雙贏的模式。當前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下,臥龍已成為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者。

      親歷者說

      田致祥:85歲,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原工作人員

      1960年的臥龍,還是深山無人識。當地群眾還住在半山腰,2000余人過著刀耕火種、狩獵采藥的生活。我當時26歲,組織安排我到森林經營所工作,帶領兩名工人管護好數萬公頃的森林。

      我們巡山護林,防火防蟲,保護動植物。雖然人少,巡山碰到亂砍濫伐和捕獵,堅決制止。當時生態(tài)保護意識不強,當地群眾靠山吃山,對我們意見很大。

      1975年,我參加了臥龍大熊貓第一次調查,開始接觸大熊貓保護研究。當時要為“五一棚”選址,就是找一處大熊貓多、無泥石流、水源充足的地方作為生態(tài)觀測站。

      觀測站設立初期,我們每天出門帶個彎刀,在濃密的竹林里砍出30多條調查路線。之后,沿著樣線追蹤大熊貓活動痕跡,找熊貓糞便分析,觀察熊貓在竹子上的咬痕。

      后來,外國專家?guī)砹藷o線電項圈,可以定位大熊貓活動軌跡。給大熊貓戴上項圈后,天一亮我們就舉著信號接收器,尋著“嘟嘟嘟”的聲音跑,根據頻率判斷大熊貓的活動范圍。

      大熊貓也怕冷,經??梢钥吹剿谘┑鼐徠?ldquo;哧溜”一下滑下去,這是通過運動取暖呢。大熊貓一般23點左右休息,每隔3個小時就起來運動。曾有一只熊貓在我們帳篷不遠處“滑滑梯”,那天的雪地和月光,我一直記得。

      竹子開花的前一年,1982年冬,大雪連續(xù)下了兩天。一只大熊貓來到“五一棚”。它滿身冰晶,走起路來叮叮當當。在營區(qū)轉了一會,它便開始討吃的,吃完就在門口半坐半臥,把前掌放在圓滾滾的肚皮上,很悠然自得。由于經常不請自來,它成了“五一棚”營地的“寵兒”,我們叫它“貝貝”。后來它越來越膽大,一次直接闖進棚子,把我們嚇得不輕。它好奇心重,拿鼻子四處嗅,上床玩一會兒,對著墻上獎狀看一會兒。然后居然直接在棚子里睡覺,還大聲打鼾。

      參與熊貓保護35年,還有很多故事,比如“不負責任的熊貓媽媽”“邂逅大熊貓求偶”等。每個故事都讓我對大熊貓有進一步的了解。

      胡鐵卿:82歲,四川省林業(yè)廳野生動物保護處原處長

      1963年,四川建立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三種珍稀動物為主的特定物種保護區(qū),首先設立臥龍保護區(qū)。

      1972年左右,得知臥龍采伐對大熊貓的影響,大家都十分著急。當時,很多人還沒有保護意識。我是學動植物的,明白采伐的破壞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就算之后恢復,也失去原真性,消失的物種就再也回不來了。

      此外,臥龍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邊緣,地理位置特殊。這里的森林植被正好阻擋西北風,形成“四川糧倉、成都平原”的天然屏障,停伐迫在眉睫。后來,林業(yè)局撤出,臥龍成立保護區(qū)管理局,擴編至250人,交原林業(yè)部管理。至此,臥龍成為首個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迄今也是面積最大的熊貓保護區(qū)。

      1978年,臥龍建了第一個大熊貓野外觀測站,專家?guī)ш牳愦笮茇埧茖W研究。同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人與生物圈計劃”進入中國。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臥龍成為第一批加入的保護區(qū)。

      臥龍地區(qū)海拔落差極大,橫跨6個氣候垂直帶譜,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當時專家組認為這是寶貴的生物基因庫,是開展物種保護性研究的絕佳場所。

      與很多保護區(qū)不同,臥龍境內居住著數千名老百姓。如何科學保護,同時解決當地百姓的生活問題,臥龍的探索,不失為有益的嘗試。

      參觀貼士

      熊貓小鎮(zhèn)康養(yǎng)游憩

      臥龍交通便捷,距成都市中心120公里,耿達鎮(zhèn)和臥龍鎮(zhèn)有各具特色的農家樂。區(qū)內年平均氣溫8.9攝氏度,春季賞雪觀花,夏季避暑休閑,秋季觀林嘗果,冬季吸氧避霾,是適合四季常住的康養(yǎng)之地。

      基地場館參觀游覽

      在臥龍中華大熊貓苑,大眾可以近距離觀賞大熊貓,還可以成為志愿者為大熊貓服務。

      中國臥龍大熊貓博物館,講述大熊貓家族的歷史和近30年人類對大熊貓的保護與研究。

      科考體驗探索自然

      參加臥龍保護區(qū)的自然教育,可以體驗與大熊貓科研保護零距離:在原始森林中觀察大熊貓棲息地的自然環(huán)境,協(xié)助大熊貓保護工作者進行野外巡視和追蹤大熊貓蹤跡,學習紅外相機布設和數據收集等野外調查方法。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大熊貓 自然保護區(qū)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