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政協委員蘇學武
□記者 王斌 實習記者 寇靜
從一個農家娃到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者,從家徒四壁、缺吃少穿到反哺家鄉(xiāng)、服務社會的行業(yè)精英,商洛市第三屆勞動模范、洛南縣政協委員蘇學武用山里人的質樸和勤勞,用山一般的厚重和胸懷,譜寫了一個中國農民的贊歌。
出生于農家的蘇學武,因為早年家庭貧困而輟學,他種過天麻,搞過食用菌,但始終沒有成就一番事業(yè)。不甘于向命運低頭,2000年,年滿30歲的蘇學武來到西安,從建筑工地小工做起。別人不愿干的苦活累活,他都搶著干,硬是憑著吃苦耐勞、質樸厚道的精神品質贏得了大家的認可。10年磨一劍,蘇學武在陜建華山集團七公司創(chuàng)出了自己的天地,從一個默默無為的小工成長為小有名氣的建筑業(yè)公司負責人。蘇學武一路走來,既艱辛又欣慰。
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蘇學武,每每回到家鄉(xiāng),總能憶起20多年前貧困交加之際得到熱心村民幫助的場景。面對身處生活困難中的父老鄉(xiāng)親,蘇學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2014年,蘇學武投入資金5萬元和機械,幫助家鄉(xiāng)洛南縣高耀村修建通組水泥路3.2公里,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問題。六年來,他累計出資16萬多元,慰問、探望、救助孤寡老人、生活特困戶和貧困大學生等200余人次;他帶領本村150多人到他所在公司打工,架起了從農村到城市的富民橋,人均年打工收入4萬元,幫助50多戶困難鄉(xiāng)親走出了困境,為脫貧攻堅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受到鎮(zhèn)村干部群眾的廣泛稱贊。
可能是因為早年輟學的原因,蘇學武對知識有著極強的渴望和深刻理解。為了改變家鄉(xiāng)教育的落后面貌,多年來,他多次為家庭經濟困難子女送書包、文具、衣服等生活用品,累計價值達6萬余元。為了改變鄉(xiāng)村教育管理粗放的現狀,他多次自己出資,聯系西安交大附小優(yōu)秀教師對全鎮(zhèn)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讓山里的孩子接受新理念,開拓視野。
除此,蘇學武還經常幫助村里的人到西安看病。為了方便更多鄉(xiāng)親看病,蘇學武親自聯系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的專家教授,深入山區(qū)老家高耀衛(wèi)生院為當地百姓免費義診,累計檢查看病1800余人次。脫貧攻堅開始以來,在蘇學武的極力協調下,促成西安交通大學與高耀鎮(zhèn)政府簽訂校地合作協議,使高耀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與西安交大附屬醫(yī)院結對幫扶,方便群眾就醫(yī),從根本上解決了家鄉(xiāng)人看病難的問題。
多年來,蘇學武不圖名利、不計得失,幫助家鄉(xiāng)、回饋家鄉(xiāng)。當別人問及他的終極目標時,蘇學武總是憨憨一笑。他說,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好更美是他的心愿,讓所有父老鄉(xiāng)親都生活得幸福美好將是他一生的追求。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