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夜夜嗨AⅤ国产精品,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国产区日韩去区

  1. 2025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2025-08-07 00:30:03  來源:新華網  


    [摘要]來科學大獎已走過10年歷程,致力于推動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原創(chuàng)性突破,至今已評選出40多位獲獎者,發(fā)展為有較大影響力的民間科技獎項...

      新華鮮報|科學之光閃亮!2025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科學之光照亮人類未來。8月6日,備受關注的2025未來科學大獎揭曉。這個夏天,“高冷”的基礎研究再次變得“火熱”。

      勇闖科學“無人區(qū)”,他們因何受到表彰?

      “鳥類起源于恐龍”這一假說能夠成為被廣泛接受的科學理論,正是基于河北地質大學教授季強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周忠和多年來的工作。因此,這3位科學家被授予“生命科學獎”。

      上世紀90年代,季強報道了發(fā)現(xiàn)于我國遼西地區(qū)的世界首例帶羽毛的非鳥恐龍化石,開啟帶羽毛恐龍化石發(fā)現(xiàn)的序幕。徐星、周忠和發(fā)現(xiàn)并研究了一系列從恐龍到鳥的過渡物種,為鳥類從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提供確切證據。

      拓撲電子材料是凝聚態(tài)物理領域近年來的一項重大發(fā)現(xiàn),為自旋電子學、量子計算與能源技術等多個領域開辟了廣闊應用前景,然而尋找和發(fā)現(xiàn)拓撲材料卻十分困難。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忠、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戴希、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丁洪因在拓撲電子材料的計算預測以及實驗實現(xiàn)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

      方忠和戴希發(fā)展出一整套計算方法,率先預測出拓撲絕緣體、量子反?;魻柌牧?、外爾半金屬等一系列拓撲材料。丁洪則首次在方忠和戴希預測的半金屬材料中實驗驗證了外爾費米子的存在。他們開創(chuàng)的方法已被全球科學家廣泛采用。

      未來科學大獎已走過10年歷程,致力于推動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原創(chuàng)性突破,至今已評選出40多位獲獎者,發(fā)展為有較大影響力的民間科技獎項,袁隆平、王振義、薛其坤、施一公等知名科學家都曾摘得此獎。

      近年來,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等國家級表彰獎勵,到未來科學大獎、科學探索獎等民間科學技術獎項,不斷豐富多元的獎勵和榮譽評價,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潛心研究,用科技引領未來、改變世界。

      獲獎視頻連線接通時,徐星頭戴草帽,正在云南山溝里開展野外考察,繼續(xù)探索著億萬年前的恐龍世界。

      “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是艱苦的,但它帶來的樂趣是難以言表的。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是古生物學最大的魅力之一。”徐星說,科學是有溫度的,希望通過我們的科研,推動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更加融洽。

      不僅致力于做科研,還努力做科普,幾乎貫穿了周忠和的研究生涯。他說:“科學家不應只埋頭自己的一方天地,還要為下一代播撒好奇的種子。以做科研的態(tài)度做科普,讓科學之光照進更多人的心中,照亮更遙遠的未來。”

      這些樸素的表達,或許正呼應了未來科學大獎所承載的期許:鼓勵科學家們持續(xù)探索前沿與未知,用智慧塑造科學發(fā)展軌跡,形成影響未來的更多科學貢獻。

      策劃:陳芳

      記者:溫競華

      海報制作:胡戈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未來科學大獎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