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師,扶眉戰(zhàn)役里的英雄最小的和我一樣大,他們?yōu)槭裁床缓ε?”近日,在岐山縣“講紅色故事 做少年先鋒”活動現(xiàn)場,14歲的小軍舉著情景劇道具追問。志愿者何亞娟蹲下身,指著史料圖片說:“他們靠的是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呀,就像現(xiàn)在的我們守護彼此一樣。”
這場溫暖的對話,是共青團“伙伴計劃”示范項目在岐山縣實施后的一個剪影。自2024年8月啟動以來,由共青團岐山縣委主辦、蔡家坡小城大愛志愿者協(xié)會承辦的岐山縣“伙伴計劃”項目,以“思想引領鑄魂、安全自護筑基、文化浸潤賦能、心理關懷潤心、實踐育人強志”為理念,已為當?shù)?800名青少年組織舉辦了60多場成長活動。城市低收入家庭青少年、進城務工青年隨遷子女等四類重點青少年,都在這張用愛編織的網(wǎng)絡里找到了溫暖的港灣。
何亞娟是寶雞市教學能手、岐山縣高級教師。自2024年參與“伙伴計劃”以來,她幾乎節(jié)假日都陪伴著孩子們。清明祭掃時,她帶著孩子們在烈士墓前寫下“成長約定”;在紅色情景劇排演中,她讓孩子們用稚嫩的臺詞演繹英雄事跡。“你看,小軍以前總低著頭,但現(xiàn)在敢主動上臺表演了。”何亞娟望著臺上的孩子們,眼里滿是欣慰。
小城大愛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李芳利,是孩子們口中的“李媽媽”。60多場活動,她場場不落。為了讓活動更貼合孩子們的需求,李芳利多次上門走訪,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每個孩子的特點:誰愛畫畫、誰癡迷科學實驗、誰渴望親子互動……根據(jù)這些信息,志愿者們因材施教、策劃活動,“伙伴計劃”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關愛與溫暖。
這樣的成長時刻在項目實施中隨處可見:剪紙課堂上,省級非遺傳承人徐引娣握著孩子們的手剪出靈動窗花;在科技工坊中,當自制荷花燈的LED燈珠突然亮起時,孩子們高興地歡呼起來;在渭河岸邊的環(huán)保行動中,調皮的男孩認真地把塑料瓶塞進垃圾袋……從“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練到“情緒變變變”心理游戲,從“鬧市閱讀”挑戰(zhàn)到渭河岸邊的環(huán)保行動,孩子們在實踐中學會了自護、懂得了共情、愛上了探索。
如今,岐山縣在“伙伴計劃”項目實施中已形成思想引領、文化浸潤、心理疏導的多元服務體系。共青團岐山縣委書記、縣少工委主任楊豪表示:“我們將持續(xù)鏈接社會資源,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陪伴中向陽而生,讓‘伙伴’的光芒照亮成長每一步。”(容妍)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